🎶Brain rhythms have come of age

type
status
date
slug
summary
tags
category
icon
password
💡
神经振荡的研究开始于30年前,如今已经验证了其存在以及促进脑运作的作用,目前的关键问题是“神经振荡如何对环路运作以及行为做出贡献”(神经振荡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?)。这篇综述将当前神经科学中的主要挑战与脑波[brain thythms]关联起来。
notion image

reader-centric view

作者首先解释神经元交流的“时间”维度。
上游发送的信号,受到时间和距离的影响,在下游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(图 A, B)。
S: Sender neuron; R: Reader neuron
第一种情况是,S1 位于 R 的附近,而 S2 离 R较远,但 S1 发送 spike 信号的时间比 S2 晚几十毫秒。此时在 R 的角度,它接受到的 S1 和 S2 信号,是同步到达的。
第二种情况,S1 和 S2 的位置和上述相同,但同时发出了 spike 信号。此时 R 收到的信号是异步的,更近的 S1 信号先到达,而 S2 的信号要晚几十毫秒
notion image
notion image
要让上游的信息聚合到一起,达到“同步”的效果,下游的目标神经元(R)存在一个时间窗常数(典型的锥体神经元的 τ: 10–50 ms)。 在这个时间窗内到达的信号,这些 S 神经元会被归为一类组件。时间窗以外到达的信号,那些 S 神经元则被划分为另一类组件。 这种划分对于大脑跨区域交流特别重要。
以海马体与新皮质之间的交流为例(图 C)。
📖
海马体传递给新皮质的信息,在时间维度上不是均匀的。由于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化学传递比电信号更慢、以及细胞膜也需要一定的电荷恢复时间,会导致越往后发出的信号,到达新皮质的时间就越久。
在介观尺度[mesoscopic level]上,脑网络中的这种活动传递反映为“行波 [traveling waves]”。
 
因此海马体发出的 spike 信号到达 R1 或 R2时,会超出时间常数,导致同一神经元群的信号被解读成不同的组件。
notion image
但假如 R3 存在一个事先预期的读取模式(theta 循环框架),可以让它选择预期事件或活动及其变化的特征(知道海马体接下来还会递送信息),事情就会变得不一样了。
例如整个海马体的信息在半个 theta 周期内传递完成,而 R3 可以通过循环来抑制消息边界的划分,从而让海马体传递的信息即使超过了时间常数,也能拼接起来。
 
作者の比喻 就像人类交流一样,最后一个词也能改变整句话的意思,因此要知道整句话的意思,就要知道每条消息的开始与结尾。在此例中,海马体完整的 spike 信号在 70 ms 内被 R3 接收后,这些消息才能被理解(解码)。
 
那么新皮质 R3 如何整合(即解码)来自海马体的神经元信息?

交流的语法规则

💡
如何让消息变成信息?这就需要一套语法规则。作者在该部分解释这套语法的属性。
作者の比喻 就像通信协议一样,协议是双方已知的“密码”,而密码的一个关键方面就是:消息是片段化的。接收方拿到这些片段后,按照商定的操作方法,将消息整合起来。人类的符号(文字语言)、身体动作、计算机语言都是这样,大概大脑也是如此。

脑波(brain rhythms)可能是这种神经元语法的潜在基础。

  • 该假设的神经生理学基础:
    • 几乎所有已知的网络振荡(>1 Hz)都基于抑制,抑制会创建时间框架。
      👉
      这些框架可以将信息分块,提升网络中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输效率
  • 通过波[节律,rhythm]进行的交流是有效的,因为神经元振荡器在传输尖峰信息时有一个单独的“职责”或发送阶段,以及一个扰动或“接收”阶段。
    • 👉
      可以想象成流水线,某个时间窗的尖峰信息是一个组件(“包裹”),收到上游的东西之后,再发出去。
  • 这些类型的振荡器可以在单个周期内稳健且快速地同步,使其非常适合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割尖峰信息
    • 👉
      流水线中工人整齐有序地机械性工作,每个包裹之间的间隔是一样的,这样有助于工人挑拣的流畅性。
  • 因此,神经元振荡在大脑网络中具有双重功能:它们受到尖峰输入的影响,进而影响尖峰输出的时间
    • 👉
      包裹接受太快或发出太慢,别的工人就处理不过来了,容易乱套。
  • 此外,跨区域的波[节律,rhythm]周期可以提供有关消息框架的信息。否则在没有分段和共同商定的密码的情况下,消息将毫无意义。

脑波的覆盖(“指导”)范围,以及是如何有序组合起来运作的。

  • 脑波覆盖从超慢波(infraslow, <0.01 Hz)到超快波(ultrafast, 200 Hz)的范围。在长时间的尺度上,各个频率的功率表现出 1/frequency 的外观。反应了缓慢的振荡能影响全脑网络的神经元的同步膜电位,而更快的振荡所影响的神经元的数量与膜电位同步则比较局限。
    • 👉
      频率越低,所检测到的脑波功率越大,因为影响了更多的神经元的膜电位同步。 物理角度上,低频波的穿透能力比高频强,这可以与上述介观尺度中的“行波”结合理解。
  • 皮层和皮层下网络的不同振荡通过交叉频率相位振幅耦合[cross-frequency phase-amplitude coupling]显示出层次关系,意味着更快的振荡的振幅会随着更慢振荡的相位发生可预测的变化。
    • 作者の比喻 就像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(慢波)调节了日照长度(快波)的变化。
      👉
      通过季节,就知道现在的昼夜应该是多长(可预测的变化)。 实际上,交叉频率相位振幅耦合的调节是双向的。
      比如,海马体中的超快速振荡“涟漪”波(150-200 Hz)与海马体尖波事件锁相,而尖波涟漪(SPW-R)的大小则受到丘脑皮层的睡眠纺锤波相位的调制,纺锤波的相位则又受到皮质 delta 振荡的调制。这些振荡嵌套在全脑 0.1 Hz 和 0.02 次级和超慢速振荡中。
      👉
      超快振荡(150-200 Hz) 🔒 尖波事件(100-250 Hz) ← 纺锤波(8-15 Hz) ← delta 振荡(0.5-4 Hz) ← 次级振荡(0.1 Hz)& 超慢速振荡(0.02 Hz)
      在神经元层面,这种相位幅度耦合的多层嵌套反映了局部-全局计算,这就是分布式局部过程如何集成到全局有序状态中。——局部计算的结果被广播到广泛的大脑区域,反过来,局部计算和信息流的方向,受到全局机制的相位协调。
  • 作者认为这种全局-局部整合计算是各种心理结构的神经生理学基础,这些心理结构被称为“执行”、“注意力”、“情境”或“自上而下”控制。
另外,这种脑网络振荡也受到较慢的身体节律的相位调制。 此外,作者认为支持“脑波为神经元信息交流提供语法框架”这一论点的原因之一,是目前还没有替代性理论。

脑波是神经元活动的协调器和压缩器

👉
协调神经元之间的同步活动,促进信息传递。 压缩信号模式,使其成为规律性的,信息处理起来就会更加快速准确。 通过协调与压缩 信号的传递,大脑的交流就会更加优化。
  1. 传递信息需要让神经元处于兴奋状态,那么如何最有效地使神经元保持兴奋状态?——让膜电位波动接近动作电位阈值。
      • 作者认为,这可以让兴奋输入和抑制输入来平衡,这种平衡会产生“噪声”。基于这一推理,各种任务中行为表现的改善通常伴随着皮质神经元之间 spike 相关性的降低(即异步)。
        • 👉
          “噪声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神经元之间的同步激活,从而使神经元之间的活动更加异步化,更加有效地维持神经元的兴奋状态。通过维持神经元的兴奋状态并促进神经元之间的异步化,可以提高大脑的信息处理效率和行为表现。
      • 这些去相关性的 spike 有利于群体编码,减少了脑网络的信息冗余,最大限度提高了神经元的处理和存储能力。
  1. 如何实现信息的协调?——前馈抑制和神经元联合体
    1. 👉
      振荡性兴奋性输入使得神经网络可以维持兴奋状态,而前馈抑制则可以避免神经元之间的同步性干扰。这种机制有助于保持神经网络的稳定性和动态性。 同时,这种机制也可以通过形成神经元联合体来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协调。这些联合体是由在整个神经元群体中共享周期相位的神经元组成的,可以在需要时同步它们的行动,从而实现特定任务的完成。
      • 事实上,伽马振荡普遍存在于所有具有兴奋和抑制动力学的通路中,处于兴奋和抑制的边缘。因此,局部场电位 (LFP) 伽马功率的增加,无论是短暂的还是持续的,都是局部兴奋性增加的标志。此外,伽马波周期与锥体神经元的膜时间常数相匹配,这解释了为什么这个时间段内神经元联合体最有效地释放它们的 postsynaptic 目标。简而言之,伽马波为单个神经元提供了噪声机制的所有优势,同时还允许网络轻松切换到同步。
  1. 如何区别对待上游的 spike 消息?(过滤出有用的消息)——网络谐振[resonance]
    1. 神经元通路的频率共振在更长的时间尺度上提供了信号放大,即使通过弱连接也可以路由和促进神经活动的传播。谐振是指接收电路对信号的选择性响应,这些信号与通路最支持的振荡同相到达
      不同神经元细胞对频率刺激的 spike 共振响应不同(图 D-F)。由于网络具有不同的共振频率特性,因此它们可以有选择地、有区别地读出来自上游发送者的 spike 消息。
      (D–F) 通路特定的共振。 (D) 在表达 CamKII 的兴奋性细胞中选择性表达 channelrhodopsin-2 的转基因小鼠中,使用硅探针从扣带回(Cin,橙色)、运动皮层(Mot,黄色)和海马体(Hip,蓝色)记录神经元活动。 (E) top:“chirp”模式光遗传学刺激信号(1–40 Hz,2 s)。来自这些不同大脑区域的示例锥体细胞显示出首选频率响应(n = 200 次试验;比例尺,100 mV 和 1 ms)。 (F) 锥体细胞(Pyr,虚线)和中间神经元(INT,实线)的 spike 共振(平均值±SEM)。突出显示了显着的区域差异(绿线,p < 0.01;使用 Bonferroni 校正的 Mann-Whitney U 检验)。
      (D–F) 通路特定的共振。 (D) 在表达 CamKII 的兴奋性细胞中选择性表达 channelrhodopsin-2 的转基因小鼠中,使用硅探针从扣带回(Cin,橙色)、运动皮层(Mot,黄色)和海马体(Hip,蓝色)记录神经元活动。 (E) top:“chirp”模式光遗传学刺激信号(1–40 Hz,2 s)。来自这些不同大脑区域的示例锥体细胞显示出首选频率响应(n = 200 次试验;比例尺,100 mV 和 1 ms)。 (F) 锥体细胞(Pyr,虚线)和中间神经元(INT,实线)的 spike 共振(平均值±SEM)。突出显示了显着的区域差异(绿线,p < 0.01;使用 Bonferroni 校正的 Mann-Whitney U 检验)。
  1. 如何压缩信息?——在振荡周期内分配细胞组件,让对应的细胞组件规律地传递信号
    1. 振荡和同步经常作为同义词使用,伽马振荡就是这种关系的例证。然而,时间协调和同步指的是不同的机制,海马 theta 振荡说明了这种差异。
      当大鼠在轨道上行走时,theta 周期中相邻神经元组件(在连续的伽马波中)的发射与组件对的行进距离表示相关,因此代表大鼠当前位置的神经元组件在 theta 周期的波谷处放电,而代表先前和随后访问过的地方的神经元组件在 theta 周期的下降和上升阶段放电(图 G, H),几乎跨越整个 theta 循环(从而形成“神经元字母”)。因此,虽然锥体细胞在时间上是协调的,但它们不会同步放电,而是被有序分开
      👉
      这些有序的放电,相当于一个个压缩的信息包裹。
      刺激和事件“表征”的时间压缩会随着大脑状态相关的振荡模式而变化。据推测,这些压缩序列对于下游 R 很重要,因为压缩信息的扰动会导致记忆缺陷。而在回忆“重现”同样场景时,同样的序列会重现出来,且遵循学习的抽象知识所隐含的顺序,嵌入大脑先前存在的知识库中,为新知识的相关性奠定基础。
      (G 和 H)神经元组件序列的时间压缩。 (G) 在单圈之前、之中和之后的海马神经元尖峰序列(彩色刻度线)。顶部黑色迹线说明局部场势;底部的黑线表示老鼠的运动速度。 (H) 单个 theta 周期内的尖峰序列是轨道上位置场尖峰活动的压缩版本(黄色框中突出显示的 2s 片段)。随着动物沿着轨道从左向右移动,这些θ序列逐渐改变。在轨道的两端(红色和紫色框),涟漪期间的尖峰分别反映了轨道上序列的正向和反向重放。
      (G 和 H)神经元组件序列的时间压缩。 (G) 在单圈之前、之中和之后的海马神经元尖峰序列(彩色刻度线)。顶部黑色迹线说明局部场势;底部的黑线表示老鼠的运动速度。 (H) 单个 theta 周期内的尖峰序列是轨道上位置场尖峰活动的压缩版本(黄色框中突出显示的 2s 片段)。随着动物沿着轨道从左向右移动,这些θ序列逐渐改变。在轨道的两端(红色和紫色框),涟漪期间的尖峰分别反映了轨道上序列的正向和反向重放。

振荡是人类语言的神经基础

作者在该部分阐述了神经振荡(“大脑语法”)和人类语言的类比关系。
👉
语言是由不同的组成部分组合而成的,并且具有特定的节奏和韵律特征。这些特征可以通过大脑中的振荡来跟踪和控制,而这些振荡受到大脑和身体共同进化的限制。因此,大脑的振荡和语言的再生性质是密切相关的,并且可以通过对振荡的研究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产生和理解过程。
用于分析面部表情的快速机器学习指南FieldTrip工具箱介绍
  • Twikoo